新闻 互联网 通信 电商 创业者 科学探索
即时新闻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技 > 新闻
距离人类第一次登月过去50年了,人类是否还能重返月球?月球上的辐射会对宇航员造成多大影响?月球上到底有多少水?月球上的水是怎么形成的? ... [更多详细]
发布日期:2019-01-12
世界上人工饲养时间最长的白鱀豚“淇淇”2002年死亡之后,人们再也没有见过一头活的白鱀豚。 ... [更多详细]
发布日期:2019-01-12
昨天,国家天文台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大学教授苟利军在接受北京青年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没有太多的观测数据来完全确定其起源,“此事和外星人关系不大”。 ... [更多详细]
发布日期:2019-01-12
中国第35次南极科考队昆仑队队员10日在昆仑站实施了两次探空气球释放,获得的相关气象资料将有助于改进极地气象预报、增进人类对极地大气情况的了解。 ... [更多详细]
发布日期:2019-01-11
中国航天2019年的首次发射实现开门红。1月11日1时11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将“中星2D”卫星发射升空,卫星进入预定轨道。 ... [更多详细]
发布日期:2019-01-11
首次实现月球背面软着陆的嫦娥四号任务搭载了4台国际载荷,而中国计划在未来月球探测和空间站上开展更广泛深入的国际合作,让全球更多科学家获得太空探索的机会,集中人类智慧破解宇宙谜题。 ... [更多详细]
发布日期:2019-01-10
记者10日从国家航天局获悉,嫦娥四号月球背面软着陆以来,由多个国家和组织参与的科学探测任务陆续展开。 ... [更多详细]
发布日期:2019-01-10
从领先世界的基础研究,到登上国家级领奖台的企业创新;从人类首次探索月背的嫦娥四号,到“照亮全球”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中国科技发展脚步铿锵,世界也多了新选择、新平台、新机遇和新希望 ... [更多详细]
发布日期:2019-01-09
9日12时30分,经过近3个月的挖泥、挖岩试验,由中交天津航道局投资建造的亚洲最大重型自航绞吸船“天鲲号”顺利返航回到船厂,标志着“天鲲号”完成全部测试,正式具备投产能力。 ... [更多详细]
发布日期:2019-01-09
从中国实验室里,继铁基超导、多光子纠缠、中微子振荡后,我国物理学再获突破性进展。1月8日,由清华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薛其坤领衔的清华大学和中科院物理所实验团队在量子反常霍尔效应取 ... [更多详细]
发布日期:2019-01-08
历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都有谁? ... [更多详细]
发布日期:2019-01-08
中国探月工程官方微信7日发布消息称,嫦娥四号绕月时间之所以比嫦娥三号长,是因为嫦娥四号需要等待月昼充能量、发射窗口限制多以及需要在轨测试求精细。 ... [更多详细]
发布日期:2019-01-08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吴文俊、袁隆平、王选、黄昆……历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的事迹广为人知,激励着广大科技工作者奋斗不息、创新不止。 ... [更多详细]
发布日期:2019-01-07
病毒学家顾方舟走了,1月2日3时35分,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92岁。他走后,人们试图在儿时记忆里搜索脊灰糖丸的味道,然后给予他“谢谢您,那是我吃过最好吃的糖丸”、“可能是小时候最甜的回忆 ... [更多详细]
发布日期:2019-01-07
嫦娥四号成为人类首次在月球背面软着陆的探测器,为地面与嫦娥四号探测器搭建起通信桥梁的中继星“鹊桥”发挥了关键作用。 ... [更多详细]
发布日期:2019-01-06
科技部部长王志刚6日表示,科技部将鼓励支持民营企业参与国家重大科技任务,充分发挥民营企业机制体制灵活、市场敏感度高等特点,推动高校和科研院所成果在民营企业转移转化,加快形成具有市场竞 ... [更多详细]
发布日期:2019-01-06
“几十年来与我结伴同行的,是党和国家交付给我的教书育人的使命。我是90岁的人了,但是当我把自己的生命和国家命运、人民幸福联系在一起的时候,我就觉得我永远是有力量的,永远是年轻的。 ... [更多详细]
发布日期:2019-01-06
中国农科院中国水稻研究所水稻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王克剑团队利用基因编辑技术,建立了水稻无融合生殖体系,成功克隆出杂交稻种子,令杂交稻性状可以稳定遗传到下一代。 ... [更多详细]
发布日期:2019-01-05
截至1月4日17时,着陆器上低频射电频谱仪的3根5米天线展开到位,德国的月表中子及辐射剂量探测仪开机测试,地形地貌相机拍摄的影像图陆续传回地面。 ... [更多详细]
发布日期:2019-01-04
中国将第二辆月球车送上了月球背面南极-艾特肯盆地,并将它命名为“玉兔二号”。它将领略月球背面未知世界的风景,仔细聆听岩石中记录的信息,探寻月球童年的往事。 ... [更多详细]
发布日期:2019-01-04
1月3日晚间,嫦娥四号着陆器与巡视器成功分离,玉兔二号巡视器(即月球车)顺利驶抵月背表面。着陆器上监视相机拍摄了玉兔二号在月背留下第一道痕迹的影像图,并由“鹊桥”中继星传回地面。 ... [更多详细]
发布日期:2019-01-04
“嫦娥四号落月是重要的里程碑,是(人类航天史上)意义重大的一步。”瑞典空间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嫦娥四号瑞典科学载荷项目负责人马丁·威泽3日接受新华社记者电话专访时说。 ... [更多详细]
发布日期:2019-01-03
这里既无风也无雨,除了时不时坠落的大大小小的陨石打破寂静,月球永远背向地球那面的山地荒原等待了数十亿年,终于迎来第一个翩翩降临的地球访客。 ... [更多详细]
发布日期:2019-01-03
嫦娥四号3日降落在月球南极-艾特肯盆地冯·卡门撞击坑,成为首个在月球背面软着陆的人类探测器。整个降落过程可谓惊心动魄,探月专家详细介绍了这一过程。 ... [更多详细]
发布日期:2019-01-03
2019年1月3日10时26分,嫦娥四号探测器自主着陆在月球背面南极-艾特肯盆地内的冯•卡门撞击坑内,实现人类探测器首次在月球背面软着陆。 ... [更多详细]
发布日期:2019-01-03

大视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