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7日,在四川省宜宾市南溪区,农民在进行春管作业(无人机照片)。 新华社发(庄歌尔 摄)
意义不一般——越是面对风险挑战,越要稳住农业
春意最浓在田间。眼下在华北,冬小麦已返青;在江南,油菜花即将陆续盛开;在东北西北,冻土之下也萌动着春的气息。今年,新冠肺炎疫情为春耕备耕带来了挑战。
“越是面对风险挑战,越要稳住农业,越要确保粮食和重要副食品安全。”
25日召开的全国春季农业生产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传达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各级党委要把“三农”工作摆到重中之重的位置,统筹抓好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的重点任务,把农业基础打得更牢,把“三农”领域短板补得更实,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提供有力支撑。
此前两天,习近平总书记23日在就有序复工复产提出要求时,已对不失时机抓好春季农业生产作出部署,指出要抓紧解决影响春耕备耕的突出问题,组织好农资生产、流通、供应,确保农业生产不误农时。
“今年是一个特殊的年份,搞好春耕生产,夺取农业丰收,对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意义重大。”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农业农村部部长韩长赋日前表示,要坚持疫情防控和农业生产“两手抓”“两不误”,保障春季农业生产正常有序进行,坚决打好防疫情夺小康之年农业丰收攻坚战,确保农业农村发展重点任务如期完成。
值得关注的是,往年每年3月中下旬,按惯例会由国务院召开全国春季农业生产工作会议,而今年的这场会比往年提前了近一个月时间——这个不一般的会议以电视电话会议形式召开、一直开到了县级单位,提出要统筹抓好农村疫情防控和春季农业生产,迅速恢复农业生产秩序,抓紧解决制约春耕生产的突出问题,稳定春播面积,确保夏粮生产首战告捷。
2月27日,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安龙县一蔬菜基地,农民在翻耕土地(无人机照片)。 新华社发(刘朝富 摄)
难题不一般——面对疫情影响,春耕要有新办法
农时等不起人!在华北、江南、华南,农民们已经纷纷下田。即使在冰雪尚未消融的东北、西北,此时也是农资销售和农机整修的农时旺季。受疫情影响,忙于春耕备耕的农民遭遇新挑战新问题。
比如,受疫情影响,物流不畅,农资送不到田头。不少农民反映,眼看着农时不等人,却不能赶集采购化肥、农药、种子、地膜等,担心误了农时、影响收成。而另一头的农资生产厂家也犯愁:物流不畅让农资积压如山。山东省滨州国盛农业科技公司负责人赵培国说,半个多月后就是冬小麦用肥高峰,如果肥料运不来将面临庄稼缺肥、影响产量的风险。
农业农村部农情调度显示,今年夏粮生产基础较好,冬小麦播种面积3.32亿亩,目前墒情和苗情有利,但夺取丰收还要过“倒春寒”、病虫害、“干热风”等关口。
一年之计在于春。这句话,最重的分量在田间。冬小麦是夏粮的主体,也是每年我国农民收获的头一茬粮食,而春播粮食面积占全年一半以上。全力抓好春季田管和春耕备耕,关系着后面的粮食生产是不是能如期进行,更关系到14亿中国人的饭碗能不能继续端得牢。
面对疫情带来的影响,从中央部委到各地正在采取新的办法,积极有效地解决难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