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上海10月5日电 题:共赴东方之约 共迎复苏之机——写在第三届进博会倒计时一个月之际
  新华社记者周蕊、何欣荣
  还有一个月,第三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将在上海西翼的虹桥如期举行。
  作为全球首个以进口为主题的国家级展会,在全球范围疫情尚未得到全面控制的背景下,第三届进博会是一场特殊的东方之约。空中、陆地、海洋,全球展商迎风破浪,前来赴约;一手抗疫,一手办展,进博会筹备进入冲刺阶段。

  9月27日,第三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参展商联盟体育产业专业委员会成立仪式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举行。这是体育产业专委会会长单位、法国迪卡侬公司中国区副总裁天涯在成立仪式上致辞。 新华社记者 方喆 摄
  准时赴约:拥抱进博机遇,全球企业一呼百应
  9月28日,第三届进博会城市服务保障第二次实景综合演练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举行。这一天,从浦东国际机场入境的第三届进博会首票申报进境展品无纸化通关,全球展商热情不减。
  “世界500强和行业龙头企业的第三届进博会平均展览面积比第二届增加14%。”中国国际进口博览局副局长孙成海说。
  准时赴约,看中的是全球舞台的首发效应。
  “连续两年参观进博会后,我们将在今年11月首次亮相进博会。”爱普生中国传播相关负责人介绍,企业将带来使用干式工艺的办公室造纸系统的“中国首秀”,通过创新的干纤维技术,不使用水资源也能让废纸变成新纸。
  今年进博会新品首发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新的解决方案、新的技术标准更多了。如美国GE将带来“5G医疗新基建下的发热门诊解决方案”,瑞士SGS首次展出公共卫生测试与评估服务方案……
  准时赴约,对接的是强化合作的创新平台。
  迪卡侬中国区副总裁王亭亭说,在首届进博会上,以采购商身份参加进博会的迪卡侬与合作伙伴成功牵手,双方合作研发的自动盘点机器人“迪宝”成为第二届进博会的明星展品,截至今年9月,“迪宝”已先后进驻中国近30个城市的50家商场。
  准时赴约,瞄准的是中国广阔的经济腹地。
  连续三届参展的新西兰纽仕兰乳业亚太区首席执行官盛文灏介绍,通过进博会的平台,纽仕兰的产品销售到了黑龙江漠河、宁夏平罗等地,“这是我们以前不敢想象的”。
  准时赴约,拥抱的是从贸易促投资的进博机遇。
  德国米技是进博会的“老朋友”,米技集团董事长季残月介绍,米技在首届进博会上最大一笔订单达1.5亿元,占品牌当时年销量的两成多。通过第二届进博会的机遇,米技决定在上海闵行区建立中国总部基地,不仅将针对中国市场进行本土化研发,未来还有望实现产品在亚洲地区的出口。
  最近,德国药企勃林格殷格翰研发的药品尼达尼布新适应症在中国获批,仅比欧盟晚了一个半月。勃林格殷格翰大中华区总裁兼首席执行官高齐飞表示,第二届进博会上,企业不仅签下高额药品采购意向,多个创新药品在华获批进一步提速,今年,勃林格殷格翰又先后在上海成立数字创新实验室和中国外部创新合作中心。
  “未来5年,我们将在中国增资4.51亿欧元。中国不仅是重要的生产基地和消费市场,也是未来全球创新的策源地。”高齐飞说。
  8月28日,第三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汽车展区和服务贸易展区展前供需对接会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同期举行。这是汽车展区展前供需对接会现场。新华社记者 方喆 摄
  9月27日,第三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参展商联盟体育产业专业委员会成立仪式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举行。新华社记者 方喆 摄
  坚定履约:共商共建共享,进博成色一如既往
  这次特殊背景下的进博会,将持续迸发出“强磁场”效应,继续发挥国际采购、投资促进、人文交流、开放合作四大平台的作用,进博成色一如既往。
  ——设置四大专区,聚焦地球村未来命题。
  与前两届不同,第三届进博会结合全球热点和行业趋势,新设公共卫生防疫、节能环保、智慧出行和体育用品及赛事等4个专区。
  体外膜肺氧合机(ECMO)、试剂盒、检测分析仪器、医学影像设备……首次设置的公共卫生防疫专区展览面积超过1万平方米,除了将集中展示全球防疫新成果,还将举行配套活动,邀请各方共同探讨公共卫生防疫行业的发展趋势。
  ——释放溢出效应,助力更多展品变商品。
  与国家会展中心(上海)一街之隔的绿地全球商品贸易港,正在积极对接第三届进博会,加快展品变商品。统计显示,绿地全球商品贸易港至今已有来自64个国家和地区的160家客商入驻。
  “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我们还将举办新品首发、进口集市、品鉴会、文化展演等活动,助力进博会红利释放。”绿地全球商品贸易港集团总经理薛迎杰说。
  虹桥商务区管委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任闵师林表示,以虹桥进口商品展示交易中心和绿地全球商品贸易港“两个10万平方米”的常年展示交易平台为重点,虹桥商务区将抓好进博会溢出效应的扩容和提升,进一步优化布局,扩大展示交易面积,持续增加集聚度和显示度。
  ——服务新发展格局,推动经济全球化继续健康发展。
  直面世界变局,立足长远发展。今年以来中国提出“推动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进博会则是一扇独特观察窗口。
  麦德龙中国总裁康德说,中国的高水平开放、中国经济在疫情中展现出的惊人韧性以及中国市场消费升级的趋势,都将为形成新发展格局奠定成功的基础,而进博会就是这样一个感受机遇的窗口,麦德龙将带着全球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展品前来赴会。
  “我们注意到,第三届进博会与往年相比,有越来越多的世界知名企业报名参与,这就表明全球市场主体对经济全球化和开放发展的共识与行动。通过推动贸易升级、产业升级、消费升级,进博会将为世界经济发展提供更多的中国机会。” 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党组书记权衡说。
  这是国展中心南广场的鲜花装饰(2019年11月10日摄)。新华社记者 方喆 摄
  9月28日,第三届进博会城市服务保障实景综合演练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举行。这是各参演单位代表在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现场安保指挥中心大厅内通过屏幕观看实景演练。新华社记者 方喆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