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4日,中俄军舰在分航仪式上。历时6天的中俄“海上联合—2019”军事演习完成全部预定科目的演练,于5月4日在红方联合指挥部举行闭幕式。这次联演以“海上联合防卫行动”为课题,中俄双方共有2艘潜艇、13艘水面舰艇以及固定翼飞机、直升机和陆战队参演。 新华社记者 李紫恒 摄
新华社青岛5月4日电 题:高度互信 深度融合 紧贴实战——中俄“海上联合—2019”军事演习精彩镜头回放
张汨汨、陈国全、侯融
中俄“海上联合—2019”军事演习于5月4日圆满结束。自4月29日起,中俄海军以“海上联合防卫行动”为课题,按照实战化标准,在联合援潜救生、联合防空等科目上展开了突破性的深度合作。
“中俄海上联演的实战化、信息化、规范化水平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中方总导演、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副司令员邱延鹏海军中将说。
“这是两国海军互相信任、互相理解的又一证明。”俄方总导演、俄海军副司令维特科海军上将说。
5月4日,中国海军临沂舰官兵在分航仪式上向俄舰挥手道别。新华社记者 李紫恒 摄
6天来,一幕幕精彩纷呈的镜头接连上演。中俄海军在高度互信、深度融合中展开紧贴实战的对抗演练。
镜头一:官兵互访,主战装备向对方坦诚开放
青岛港湾的碧波中,中国海军“芜湖”号导弹护卫舰、俄罗斯海军“瓦良格”号导弹巡洋舰悬挂满旗,向对方海军官兵开放。两军官兵身着相同的“海军蓝”,走上对方甲板,零距离感受伙伴的信任与实力。
4月29日至30日的港岸活动环节,两国海军参演官兵进行了多种形式的训练和交流。指挥员、编队指挥官和参演官兵之间更展开了一系列研讨,双方不断碰撞出“火花”,提出许多深化合作的真知灼见。
这次联演,中俄双方派出2艘潜艇、13艘水面舰艇和若干架直升飞机和固定翼飞机参演。“航母杀手”“中华神盾”等两国主战装备亮相海上。
5月4日,中俄军舰在演习中。新华社记者 李紫恒 摄
解读:“俄方派出了其太平洋舰队的现役主战舰艇,中方派出了第三代国产现役主战舰艇。”军事专家、海军研究院研究员张军社说,“双方都派出主战装备参加演练,体现了高度的战略互信。”
镜头二:编队离港,海上行动实战化标准贯穿全程
机械的轰鸣打破了清晨的宁静,晨曦的霞光中,中俄舰艇陆续起航,向着演习预定海域进发。
5月1日,演习由联合行动筹划准备阶段转入海上联合行动实施阶段。上午9时40分,俄方参演舰艇编队指挥舰“瓦良格”号导弹巡洋舰驶离码头。起航前,联合导演部在码头上为俄舰艇编队举行了简短的欢送仪式,送行人员挥手告别,“瓦良格”号上的官兵则挥舞着军帽致意。

5月3日,一艘中国海军导弹护卫舰在联合反潜科目中实施火箭深弹发射。新华社记者 李紫恒 摄
几乎在同一时间,导演部右侧显示屏中,俄海军“特里布茨海军上将”号反潜舰发射的近程舰空导弹腾空而起,画出一道优美弧线直奔另一架靶机而去。
5月3日,中国海军“哈尔滨”号导弹驱逐舰和俄罗斯海军“特里布茨海军上将”号反潜舰各自实射1枚近程舰空导弹,分别对由2架高速靶机模拟的蓝方2枚来袭反舰导弹进行拦截。
解读:“这是中俄两国海军首次联合进行实际发射近程舰空导弹抗击来袭目标的演练,实际发射近程舰空导弹演练紧贴编队联合防空科目进行,实战化特点非常突出。”演习红方联合指挥部副指挥员、北部战区海军参谋部作战处副处长赵曜说。
5月4日,一艘小艇在演习中从军舰旁经过。 新华社记者 李紫恒 摄
5月4日,中国海军临沂舰官兵在分航仪式上向俄舰挥手道别。新华社记者 李紫恒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