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重庆8月20日电 题:筑起防大汛的坚强防线——重庆防御长江、嘉陵江过境洪峰现场记录
新华社记者李松、周闻韬 长江菜园坝站洪峰水位超保证水位8.30米,嘉陵江磁器口站洪峰水位超保证水位8.65米……20日,“长江2020年第5号洪水”“嘉陵江2020年第2号洪水”洪峰汹涌而下,两路“夹击”,正在通过重庆中心城区。 从汛情提前预警、滚动播报,到科学调度防洪工程,再到动用直升机空中救援,派出冲锋舟穿梭在被洪水漫过的街巷之间实施搜救,重庆用Ⅰ级防汛状态,加强巡查值守,加快转移人员,抓紧安置群众,打响了防御大洪水的阻击战。
这是8月19日在重庆市南岸区南滨路拍摄的洪水(无人机照片)。 新华社记者 黄伟 摄
重庆长江、嘉陵江超保,防汛压力极大
本轮洪水来势汹汹。记者看到,近几日不断上涨的江水使重庆临江大量道路、商铺、居民楼宇被淹,磁器口、朝天门、南滨路等地标性地段出现“看海”景象,防汛形势极为严峻。
在长江、嘉陵江两江交汇处的长嘉汇景区,临江商铺人员已全部转移,停泊在江上的趸船几乎与路面齐平,夹杂着大量漂浮物的江水流势汹涌。而在嘉陵江边的磁器口古镇,古镇入口处的道路已被淹没,洪水逼近临街店铺的三楼。
洪水将重庆南滨路、嘉滨路淹没,重庆主城区多条道路已实施交通管制。记者19日在临江的重庆轨道交通2号线黄花园站看到,上涨的洪水已淹没行车轨道墩柱。
“洪水前后叠加、底水较高、多流汇集,这是今年长江第5号洪水的显著特征。”重庆水利专家介绍,上游来水峰量高,前后洪水间隔时间短,重庆中心城区长江、嘉陵江底水处于高位,造成洪水量大势猛,危害严重。
这是8月19日拍摄的洪水通过重庆合川城区(无人机照片)。 新华社记者 黄伟 摄

8月19日,在重庆市江北区渔人湾码头,武警官兵搬运沙袋加固拦水坝。 新华社记者 黄伟 摄

8月18日,重庆寸滩水文站工作人员在记录洪水测量数据。 新华社记者 黄伟 摄
8月18日,重庆寸滩水文站工作人员在取水样。 新华社记者 黄伟 摄
闻“汛”而动,全力以赴抗洪救灾
这是一个不眠之夜。从19日夜到20日凌晨,重庆磁器口古镇迎来今年最强洪峰。区级和街道干部、公安民警、志愿者等各种力量全员动员,连夜值守,确保群众生命安全。
在磁器口古镇,一名七旬老人身患疾病,平日需要在家吸氧治疗,快速上涨的洪水将老人困在家中。脱掉雨靴、卷起裤腿,市政队员赵江鸿二话不说背起老人,在几名同事协助下将老人从家中安全转移出来。获救后的老人拉着赵江鸿等人的手,向他们连连道谢。
在合川区抗洪一线,基层派出所所长赵志刚一直坚守着。拉起警戒线,维持救灾现场秩序;帮助受灾户抢运物资,转运被困群众……几天下来,赵志刚已是满眼血丝,声音沙哑。
在合川城区,政府部门一边派人值守洪水警戒线,一边还派出各类冲锋舟、橡皮艇穿梭在被洪水漫过的街巷之间,随时救援尚未来得及撤离的群众。参与抢险救灾的合川区人武部水上救援排排长徐阳,在帮助群众转移物资时,头被撞破,缝了3针。记者采访他时,徐阳头上还缠着胶带,刚把一名婴儿抱到安全地带。“洪水不退,我们就不能撤,一定要保证大伙儿的安全。”徐阳说。
8月19日,在重庆市合川区钓鱼城街道,消防救援人员救援未及时撤离的群众。 新华社记者 黄伟 摄

8月19日,在重庆市江北区渔人湾码头,武警官兵搬运沙袋加固拦水坝。 新华社记者 黄伟 摄